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指挥的人民解放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不仅将国民党军打的节节败退,更是打出了许多令世界上其他国家闻之震撼的胜利战役。且先不提影响最大的三大战役、像是苏中大捷,大同集宁之战这些战役,也充分地体现了我军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成熟的军事作战能力。但是即使是再强的军队,也会有遭遇滑铁卢的时候,更何况当时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还经常要面对装备给养都优良于自己的国军部队。
我军向来擅长以少胜多,但在解放战争时期,却输了一场略显憋屈的战役。当时我军以中野部队加上豫皖苏区部分兵力共六个纵队的将士进攻阜阳,阜阳当时只有国民党的一个旅驻守,总人数也不过九千余人,这次对战双方的人数少可以说是我众敌寡。
不仅如此,当时指挥作战的是中野的悍将的杨勇将军,他本人军事指挥能力极高,此次作战背后,还有刘邓两位主帅的部署。因此在表面上看,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场以我军大捷为结果的一仗。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次作战的结果,却是我军六个纵队激战数日,伤亡了上万人,仍未能攻下阜阳城,最后迫于战场形势不得不先行撤退。
而说起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那就不得不先仔细说说这次的敌军部队了。虽然这次敌军部队人数不多,但他们却是国军王牌七十四师的下属部队,第五十八旅。七十四师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熟悉近代史的人应该都了解一些,这支部队是蒋介石的心腹,也是他的王牌,拥有国军中最精锐的装备和最强大的战斗力。军力最盛时,轻重武器上至迫击炮火箭筒,下至轻重机枪冲锋枪,都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后来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七十四师被人民解放军几乎全部消灭,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
而这次,我军遭遇的就是七十四师的重建部队,重建部队是由七十四师的残存部队和部分新兵组成,这些人大部分对前师长张灵甫充满感情,誓要为其报仇。加之蒋介石极其看重这支部队,仍然花费大量成本为其购置武器。所以这支重建部队的战斗力虽不如从前的七十四师,但也比国军一般部队要勇猛得多。
当时在阜阳战役打响之前,国民党部队已经察觉到了我军有要进攻的意图,于是将外围的驻扎部队撤回城内,同时还因此与我军发生了正面交火。1948年3月,攻城之战正式开始,我军在阜阳城北关东北关和东南两个寨门分别试着发动了进攻,但是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在徐州的国军司令部又不遗余力的轰炸阜阳战场,飞机炸弹一轮又一轮的空投而下。
而我军当时缺少地对空防空的武器,无法对敌军的轰炸机形成有力反击。而敌人又在城内有利的地方修筑有防御工事,我军推进困难,想要攻坚只能靠战士们提着炸药包走到跟前再扔出去。但这种突进,每进一步付出的代价都极为惨重,最后在这样持续激战5个昼夜以后,国军的外围援军也已赶到,并企图合围我军。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只得暂时撤退,第一次攻城也宣告失败。
我军攻城失败的消息传到南京以后,国民党内部欢腾一片,相关媒体更是大书特书,将这次战役的结果吹嘘得十分夸张。但令人意外的是,不久以后由于国民党内部统治阶级的变化,亲蒋势力受到排挤,国军的相关布防也有了变化。1948年7月随着第十四绥靖区的撤销,国民党部队也撤出阜阳。随即,解放军豫皖苏区部队进驻阜阳并建立起政权,至此阜阳和平解放。
虽然在阜阳战役上,我军并没能像往日一样顺利取胜,但在战场上并不以简单的成败论英雄。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虽然在阜阳战役中国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他们得不到群众的拥护也得不到人心,所以最终还是注定要失败。我党和我军,代表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我军取得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
国军国民党部队阜阳74师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